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巩县石窟7743尊造像将入模型库 拟筹建数字展馆

来源:国土资源信息化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10-09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大河报·豫视频记者注意到,此次巩县石窟保护利用规划提出,将筹备建设数字展馆。一方面,进行巩县石窟专项调查。邀请专业团队开展巩县石窟的保存现状、管理情况、环境因素、

大河报·豫视频记者注意到,此次巩县石窟保护利用规划提出,将筹备建设数字展馆。一方面,进行巩县石窟专项调查。邀请专业团队开展巩县石窟的保存现状、管理情况、环境因素、存在险情、潜在威胁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现场勘察研究。

大河报·豫视频记者 刘瑞朝

大河报·豫视频记者了解到,巩县石窟是“国保单位”。1982年,巩县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巩县石窟原名希玄寺,宋代名十方净土寺。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东北9千米的大力山南麓。建于北魏熙平二年(517年),东魏、西魏、北齐、隋、唐、宋各代相继凿窟造像,形成石窟群。

同时,政府部门将加大资金投入,设立专项资金,大力支持巩县石窟的日常维护和隐患排除、学术交流、人才培养等工作。

国家文物局《“十四五”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》提到,将在国内开展“数字石窟”项目。制定石窟寺数据采集、加工、存储和管理方面的标准规范。推动石窟寺壁画、彩塑、雕像、造像、石刻和海外中国石窟寺文物、敦煌文书的数字化采集和展览,建立数字资源共享管理长效机制。推广数字敦煌、数字龙门等数字展示模式,选取一批重要石窟寺,打造数字化精品展示项目。

在此基础上,筹备巩县石窟数字展馆。以高精度扫描和信息化为基础,加快展厅、传统媒体、网络、移动终端等硬件建设,充分利用多媒体、数据可视化、网络化、虚拟现实、增强现实等一切适宜的高科技手段,多种方式展示巩县石窟历史和文物信息,服务公众了解巩县石窟历史、文化、艺术重要价值等多方面文化需求。

根据了解,郑州市将建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投入保障机制,规范经费管理和预算执行提高使用效益。统筹利用国家、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,实施巩县石窟保护项目。由县区投资的超过5000万元(不含土地)的新建项目,市财政给予投资概算40%的一次性补助。

巩县石窟历史文化遗产空间信息将被纳入国土空间规划,加大规划执行力度,控制、协调周围景观环境风貌。

郑州市文物局相关人士说,将加快实施巩县石窟安防工程。根据已批复的方案,加快实施巩县石窟安全防范技术工程,实现巩县石窟安防全覆盖,进一步增强安防能力。

来源:大河新闻 编辑:端木繁东

时隔半个世纪,洛阳龙门石窟再启“修复模式”。12月15日,大河报记者从郑州市文物局了解到,郑州市加强巩县石窟保护利用工作方案已经出台。

(图片由郑州市文物局提供)

启动巩县石窟数字化保护工程。委托资质单位对巩县石窟五个洞窟,三尊摩崖大佛,一个千佛龛,7743尊造像等文物资源进行三维激光高精度扫描和信息化处理,建立巩县石窟数字化信息和文物模型数据库。

摩崖石窟,千姿百态,包罗万象。根据工作方案,巩县石窟历史文化遗产空间信息将被纳入国土空间规划,同时加大资金投入,设立专项资金。同时,将委托资质单位对巩县石窟五个洞窟、7743尊造像等文物资源进行三维激光高精度扫描和信息化处理,建立巩县石窟数字化信息和文物模型数据库,筹备建设数字展馆。

文章来源:《国土资源信息化》 网址: http://www.gtzyxxhzz.cn/zonghexinwen/2022/1009/633.html



上一篇: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成人高考函
下一篇:地理科学类这个专业好吗

国土资源信息化投稿 | 国土资源信息化编辑部| 国土资源信息化版面费 | 国土资源信息化论文发表 | 国土资源信息化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国土资源信息化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